近日,财政部调整了部分处室机构设置,财政部税政司的所得税处分拆为个人所得税处和企业所得税处,单独设立个人所得税处。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个税改革加快推进的信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按计划将于今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此后,包括楼继伟在内的财政部多位官员表示,个税改革正在积极推进中。
此次财政部处室机构的调整虽然还未在财政部官方网站的机构设置上有所体现,但是,作为今年财税改革的重头戏,个税改革进程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走出单纯上调起征点的死胡同
一般而言,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主要分为综合税制、分类税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三种类型。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类税制,即将个人各种来源不同、性质各异的所得进行分类,分别扣除不同的费用,按不同的税率课税。应税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共计11类。
“在个人收入多元化的条件下,分类税制对个人的各项收入分别扣除费用,分解适用税率计税,这样解决不了人们期待的个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对分类税制的不足,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明星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
济南市企业职工张明启月工资收入5500元,需要缴纳个税。但从家庭总收入看,他是惟一的经济来源,爱人下岗,双方老人年迈多病,供养房贷开销大,孩子还在上大学。
李月华是济南市某事业单位员工,月入4800元,爱人月入4700元,儿子月入4300元,双方老人均为退休职工,无房贷压力,现有房子出租月入3000元。李月华虽然家庭收入远远高于张明启,但是缴纳的个税额度低于张明启。
对此,潘明星认为,在分类税制下,不能把一个家庭的综合收入水平和综合负税能力衡量出来,单纯靠提高个税费用扣除标准,并不能实现伦理上的公平。
数字显示,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1700多亿元,65%来源于工薪阶层。2012年,个税收入5820亿元,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收入占61.4%,2013年这一比例为62.6%。经过数次个税费用扣除标准的调整,我国的个税渐渐开始成为“工资税”,即上缴人群以工薪阶层为主。
税前扣除可实现“基本扣除+专项扣除”
其实,我国个税改革的大方向已经明晰,即由现行分类税制向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税制类型改革。对于综合所得,未来将逐步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的税前扣除制度,这也是新一轮个税改革中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的关键环节。
潘明星此前曾对我国台湾地区的个税综合税制进行过研究。他发现,在将个人收入汇总后,税法规定了综合费用扣除和单项费用扣除,如对赡养老人、孩子上大学、租房、医疗等方面费用进行后计税。
虽然个税改革方案尚未公布,但关于税前扣除的思路已基本明晰。业内形成共识的是,这种税前扣除其落地之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是可以预见的。
上述济南市企业职工张明启,在现有的分类税制下,其个税计算只能以个人收入为标准,在进行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改革后,税前扣除制度会将其综合收入纳入个税费用扣除。同样,李月华的个税计算也有望将家庭的综合收入水平纳入进来。
2009年,国家税务部门要求年薪超过12万元的收入群体须自行申报个税。自那时起,济南一家企业的销售总监张文强就开始自行申报个税了,随着年薪的不断增长,每年缴纳的个税数额也由原来的几万增加到十几万元。
“这些年来,我缴纳的个税完全来自个人薪资收入,但是有些人有大量收入来自炒股所得,他们却不用交个税,这其实是不公平的。”张文强说。
在潘明星看来,进行费用扣除后,个税设计会更加人性化,也更能实现伦理上的公平。
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信息支持网络
虽然个税改革释放加快推进的信号,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综合税制征管要落地仍面临很多难题,税改步伐提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目前对个人收入的监控还达不到实行综合税制的要求,这是最大的制约。”潘明星说。
“税前扣除标准的制定也会面临很多细节问题。”山东百丞税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华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董华举例说,扣除是以月计,还是以年计呢?以月计算的话,工作量大,数据也不一定准确,以年计算年底扣除的话,也很麻烦。扣除额度方面,免多少合适?比如赡养老人的费用扣除,老人有养老金的和没有养老金的扣除标准一样吗?一个孩子和多个孩子赡养老人的费用扣除标准有区别吗?这些事实如何去核实?
再比如,李立刚是自由职业者,家里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被用做办公场所。在做房租费用扣除时,办公用房的房租要不要从经营成本中扣除呢?
董华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个税抵扣方案的制定涉及方方面面很多细节,个税改革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据悉,我国正在试图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信息支持网络。这些信息包括,个人收入和财产中的个人收入信息、支出信息,以及抚养谁、赡养谁、有几个兄弟姐妹分担、医疗费用扣除等。
去年3月,在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结束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透露,个人税号时代渐行渐进,今后,个人税号、身份证号、社会保障号有望三号合一。
“只有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立起来了,收入监控到位,综合税制才可能真正落地。”潘明星说。